固相微萃取搅拌棒技术(SBSE) 是1999年由Baltussen E及合作者提出来的,其核心部件仅仅是一枚涂有0. 15mm或1 mm膜厚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长约1~2 cm的磁力搅拌子。该技术操作简单方便,只需将搅拌子置于被萃取物的水相基质中,经自身不断搅拌而吸收、富集溶液中的低浓度被萃取物,在萃取结束后取出搅拌子,稍加洗涤即可通过热解吸或溶剂解吸使被萃取物满足GC或HPLC进样分析的条件。由于其自身可以完成搅拌,就避免了搅拌子的竞争吸附。由于该技术萃取相的体积-般为55-250 μL,比FiberSPME(0.5-1 μL)和In-tuibe SPME(2-20 μL)萃取相体积大得多,相应提高了富集倍数,适合于样品中痕量组分的分析。目前该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环境样品,食品中污染物和农药残留的分析以及生物样品的分析。但是,由于在实际应用中为得到理想的色谱分析结果,还必须配备可自动控制的热脱附装置以及与之配套的柱头冷聚焦装置(cryofocusing)。 这不仅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而且也增加了操作的复杂性。目前,国内较少见有关于商品化SBSE应用研究的报道。近年来,研究学者比较热衷于SBSB的固定相涂层的研究。
目前商品化SPME的涂层主要有三大类:一类为适于极性化合物的极性涂层,如聚丙烯酸酯(PA)、聚乙二醇(CW);另- -类为适于非极性和弱极性化合物的非极性涂层,如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第三类为中等极性混合型涂层,包括聚乙二醇-聚二乙烯基苯(CW_DVB)、羧乙基-聚二乙烯基苯(CAR-DVB)、羧乙基-聚二乙烯基苯-聚二甲基硅氧烷(CAR- DVB-PDMS)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