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列表
新闻分类
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原因

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原因


土壤中能产生毒素的真菌的含量多少与花生收获前花生黄曲霉毒素含量呈正相关。


受损荚果中黄曲霉毒素含量高。在栽培操作和收获时受损的荚果黄曲霉侵染率较高,黄曲霉菌从伤口侵染迅速扩散到整个种仁并产毒。花生荚果在自然生长过程中,由于土壤温度和湿度的波动而引起的自然爆裂也增加了黄曲霉菌的感染。


土壤温度与花生收获前期黄曲霉感染有很大关系。花生收获前30~50天内,28~30.5℃的花生荚果易感染黄曲霉。


地下害虫(螟虫、千足虫、螨类、蛴螬、白蚁和线虫等)与花生收获前期对黄曲霉毒素感染有很大的影响。与此同时,土壤中的黄曲霉也从虫损部位感染花生荚果,受地下害虫侵袭的花生荚果中黄曲霉毒素含量通常很高。此外,受真菌病害(如锈病,叶斑病)侵染而枯死的花生荚果,特别是在结荚期枯死植株的荚果以及受土壤真菌感染的荚果黄曲霉感染率较高。某些病毒病(如花生芽枯病,丛生病)也使花生黄曲霉感染率提高。



固相微萃取手柄

分享到